1、建筑工程质量上的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特别是混凝土质量上的问题,混凝土试块作为混凝土性能检验测试的一种重要试验产品,其质量优劣将很大程度上影响混凝土试验检测结果。
2、目前混凝土试块的脱模一般采用人工脱模,人工脱模的方式主要是通过人力碰撞装有试块的模具,在碰撞作用下使试块和模具分离,容易对混凝土试块造成较大的损伤,同时人工脱模效率低且人力资源浪费严重,如果利用机械动作代替人力完成混凝土试块的脱模,将大幅度的降低人力资源成本,减轻工作人员负担。
1、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混凝土试块脱模装置及施工方法,实现混凝土试块脱模过程自动化。
3、第一方面,一种混凝土试块脱模装置,包括底座和设置于底座上的脱模机构,所述脱模机构包括用于放置混凝土试块的脱模架和设置于底座内的振动器,所述振动器用于振动脱模架使脱模架上的混凝土试件脱模,所述底座位于脱模架的下方设有用于承接混凝土试件的收集板。
4、进一步,所述底座内的顶侧设置有用于安装振动器的安装架,所述安装架包括安装板和支腿,所述振动器设置于安装板上。
5、进一步,所述底座上设有用于安装脱模架的振动架,所述振动架包括振动板和多根用于将振动板安装在底座上的安装杆,所述脱模架设置于振动板上。
6、进一步,所述安装架的支腿穿过底座的顶板与振动板固定连接,所述支腿与底座的顶板不接触。
7、进一步,所述收集板上设有用于减小混凝土试件掉落在收集板的冲击力的缓冲垫。
10、s1、检查操作台稳固,设备配件完整及连接情况,通过调节件使底座表面处于水平状态,检查设备电路完好、线缆无挤压及可能摩擦部位;
11、s2、启动总电源,无不正常的情况后,启动振动器,等待设备试运转,观察设备运作状态是不是良好;
14、s5、待混凝土试块全部脱出后,收集混凝土试件,重新在脱模架上放置混凝土脱模试件;
15、s6、脱模工作完成后,关闭振动器,关闭总电源,清理操作台及散落杂物,检查设备完整后,对设备做覆盖保存。
16、综上所述,本发明包含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采用一体化平台,降低了设备占用空间、联动要求,取消现有脱模装置的杆件传动系统,降低故障率,安全可靠,便于操作,易于制造,采用附着式振动器作为试块脱模的辅助动力来源,较现有装置采用气泵作为动力来源,改变了传统动力形式,改善了现有装置启动速度慢,保养维护要求高,对试块盒气密性要求高,操作精度要求高等不足。
1.一种混凝土试块脱模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底座(1)和设置于底座(1)上的脱模机构(2),所述脱模机构(2)包括用于放置混凝土试块的脱模架(21)和设置于底座(1)内的振动器(22),所述振动器(22)用于振动脱模架(21)使脱模架(21)上的混凝土试件脱模,所述底座(1)位于脱模架(21)的下方设有用于承接混凝土试件的收集板(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试块脱模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底座(1)内的顶侧设置有用于安装振动器(22)的安装架(13),所述安装架(13)包括安装板(131)和支腿(132),所述振动器(22)设置于安装板(131)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凝土试块脱模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底座(1)上设有用于安装脱模架(21)的振动架(14),所述振动架(14)包括振动板(141)和多根用于将振动板(141)安装在底座(1)上的安装杆(142),所述脱模架(21)设置于振动板(141)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凝土试块脱模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安装架(13)的支腿(132)穿过底座(1)的顶板与振动板(141)固定连接,所述支腿(132)与底座(1)的顶板不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试块脱模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收集板(11)上设有用于减小混凝土试件掉落在收集板(11)的冲击力的缓冲垫(1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试块脱模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底座(1)的底部设有多个用于调节底座(1)平衡的调节件(15)。
7.一种混凝土试块脱模施工方法,其特征是,采用上述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混凝土试块脱模装置,包括以下步骤:
本发明提供混凝土试块脱模装置及施工方法,涉及建筑实施工程技术领域,包括底座和设置于底座上的脱模机构,所述脱模机构包括用于放置混凝土试块的脱模架和设置于底座内的振动器,所述振动器用于振动脱模架使脱模架上的混凝土试件脱模,所述底座位于脱模架的下方设有用于承接混凝土试件的收集板;采用一体化平台,降低了设备占用空间、联动要求,取消现有脱模装置的杆件传动系统,降低故障率,安全可靠,便于操作,易于制造,采用附着式振动器作为试块脱模的辅助动力来源,较现有装置采用气泵作为动力来源,改变了传统动力形式,改善了现有装置启动速度慢,保养维护要求高,对试块盒气密性要求高,操作精度要求高等不足。
如您需求助技术专家,请点此查看客服电线. 金属材料表面改性技术 2. 超硬陶瓷材料制备与表面硬化 3. 规整纳米材料制备及应用研究
1: 建筑节能 绿色建筑能耗的模拟与检测(EnergyPlus);建筑碳排放和生命周期评价;城市微气候、建筑能耗与太阳能技术的相互影响;地理信息系统(GIS)和空间回归方法用于城市建筑能耗分析;不确定性、敏感性分析和机器学习方法应用于建筑能耗分析(R);贝叶斯方法用于城市和单体建筑能源分析 2: 过
1.复杂产品系统创新设计 2.计算机辅助产品设计及制造 3.专利布局及规避策略等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