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着瑞雪,又回到离别已久的家园,走在家园的路上,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安静和结壮,有一种说不出的快乐。不知通过家园公民多少才智、汗水和汗水,总算使山路变通途,崎岖成大路,村村都通了公路,家园公民也完全告别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年代。
记者地点的湖北省东巴县溪丘湾乡坐落巴东长江北岸,是闻名世界旅游景点神龙溪、神龙架“双神线国道穿腹而过,库区沿江公路横贯其间,与宜昌市兴山县、秭归县接壤,是巴东出境的咽喉地点地。到2004年末,全乡仅有一条209国道为简易油路,其他路段均为四级沙石路面,村庄公路总通车路程也只要380多公里,90%的村庄公路为等外路,行政村通车率85%,仍有2个行政村不通车。那时分,搭车出行对咱们来说更是一种奢求,有车的人家出行也不方便。
据在乡政府作业的一位伯伯介绍,自2004年以来,家园政府和公民紧紧抓住国家加速西部地区交通建造的大好机会,以“发展经济路,改进村级路,打通断头路,建造生态路”为方针,以项目建造为总纲,以打通出口路,衔接断头路、联网路为要点,优化路网结构,进步灵通深度,大力进行交通建造。此外,为了可以更好的确保建造的速度和作用,他们实施党政领导分片包点,帮扶单位密切配合,多方筹资、层层担任、一起建造的方法,在全乡一致展开交通建造。通过几年的艰苦尽力,终究根本完成了村村通公路的方针,有的村庄已组组通水泥路。据已有的统计数字显现,到2007年末,全乡公路通车路程已达598公里(其间,村通水泥硬化路78公里),使咱们出门再也用不着肩扛手挑了。并且有些农户爽性自己买了个农用车,跑起了运送,做起了小买卖。
记者骑车沿着弯曲的通村水泥路来到阿姨地点的麦丰湾村。一路上,路途两旁白杨向天耸立,许多人正在田间勤劳劳动,还有几位白叟坐在自家门口逗着小孙子,时而朝着来来往往的车辆笑笑。路旁边还有不少孩子骑着刚刚买回的自行车在快乐地游玩,好一幅田园风景画。
不到半个小时,我就到了阿姨家,而以往在没有通车的时分往往要一个多小时。到阿姨家时,姨爹正用板车拖着农家肥沿着门前的水泥路往自家职责田里送,脸上一脸轻松,而以往这都是要他一袋一袋地背到田里。晚上和姨爹闲谈,姨爹说:“咱们村7个组,现在是组组通水泥路,走路洁净多了”。
他还给我说了许多感动的事。他说:“上一年7月份在打水泥路的时分,正值干旱时节,工程队没有水、咱们就把自家水池里的水挑去摄生。因为天旱,水不行,咱们主动把洗脚的水、淘菜的水都攒起来,各自担任一段,终究把路打通了。”
正是在咱们这种坚忍和联合的精力下,最终通公路的石羊山村在大多数劳动力外出打工的情况下,经200多个日日夜夜,硬是修通了6.1公里的村级公路,并且还在全州的质量评比中名列第一。全乡最大的村之一甘家坪村,15个乡民小组共2015人。在3年时间里,他们不只修通了村级公路,还铺设了8.1公里的通村水泥路,完全改变了村里的路途交互与通行情况。
一段路,一段艰苦一段情;一段路,一腔豪放一首歌。走在洁净宽阔的公路上,看着墙壁上“要想富,先筑路”的标语,望着远处盘绕在山脊间弯曲的公路,“人便于行、货畅其流”的画面不断地浮现在自己的眼前。



